所謂的手術安全把關,即是以查檢表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SSC)的方式作稽核,在台灣被推廣使用也已經有10年以上了,或許多數人認為開錯刀(Wrong Site Surgery)的烏龍事件在國內可能已經都快要絕跡了….但您相信嗎?


開錯「部位」的機率,在美國的數據卻是10萬分之2,屬於名列前茅的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s),是否國人比較不會犯錯呢?

不久前在國內的某醫學中心,聽說可能有某一顆鏍絲釘鬆了? 或是因為陰錯陽差而犯了"開錯刀"的大忌,該院知情的同仁以及有耳聞的同行業者都不敢相信,但事實就是真的有這回事,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及後續怎樣,總覺得深表同情。其實與此案例大致相同的錯誤,據個人所知,也曾經於數十年前發生在另一家醫學中心,而迫使當時的執刀者下台(離職)負責。

在聽到這個訊息後不久,就剛好輪到格主要出梯參與本年度的病人安全訪查輔導活動(俗稱例行性督考),心想已經有十多年歷史的手術安全常規,加上去年因疫情病安訪查停擺,恐怕會不會鏍絲釘也鬆脫了呢?…..


總覺得有必要複查或再確認Time Out的執行狀況,真的是沒有問題?!

因為有把這個疑慮掛在心裡,於是在某一天故意跳脫原始訪查條文,當場就給受訪者出了一個應用問題:"請問貴院對執行Time Out的SOP是如何規範的?適用範圍或對象為何?請把書面資料借我看一下。

因為通常左右邊有可能弄錯的侵入性治療或處置,無論地點與科別都應該有執行Time Out的意義,理應建立完整的制度(政策+ 標準作業書)以免犯錯,可是格主卻意外發現有醫院欠缺很多這方面的SOP,這一下子幾乎就把對方給考倒了。

為了病人安全,本著Do no harm及Zero Harm的崇高理念,格主還是認為有必要導正觀念,故借此輔導訪查機會,建議受訪者要把這樣的文件生出來,而不要很死板的只有做醫策會要大家做的「半套」而已,即是只有局限在OR裡面做安全把關,但這顯然是有暇疵的逃避行為,因為手術室外面的風險也很多樣,不能不去懷疑有人會在無意中犯下"弄錯邊",或"左右搞錯"部位的烏龍事件。

因此,就「侵入性處置」Invasive procedures,首先應有明確的定義,屬於高風險的,醫院不可忽略任何Universal Protocol(UP)的重要性,基本上就是視同(手術)安全把關,這在早期就有美國醫院評鑑(JC),NQF及WHO等大咖機構的背書,而且幾乎每一個專科領域都有份。

大家都要切記,Time Out絕對不是只有在開刀房執行的策略 NOT for OR only。

有些國外的醫院同時會強調Time Out + Sign Out, 但第一關的Sign In卻沒有提及,結論似乎是細節可以自訂,但3個時段都有落實執行才能說是完整的SSC 當然要含UP,在過程中如有人發現異常,隨即願意Speak Up,活用CUS表達,才能說是有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樣的把關機制也才是我們想要的。

以下是在國外被多數文獻認為需要作Time Out的 Invasive Procedures,僅供參考:
1.在皮膚上畫刀的情形
2.任何方式的麻醉含鎮靜IV Sedation
3.經皮穿刺術(任何關節,體腔,器官,脊髓)含Tapping,引流,及插胸管
4.任何部位的組織切片檢查
5.心臟內科的各種介入性治療(如IABP,PCI血管成形術,支架手術,植入心律調整器等,心臟電擊Cardioversion)
6.中心靜脈導管置入(CVC),Swan-Ganz肺動脈導管置入
7.電燒(Electrocautery)

8.各種器官的內視鏡檢查及治療
9.放射科領域的介入性診斷與治療(注射對比劑,血管造影,置入導管及引流)

10.皮膚科領域的介入性診斷與治療含切除,補皮或冷凍療法
11.眼科手術
12.口腔外科手術含拔牙及植牙
13.拔指甲(足部醫療領域)
14.傷口清創術、外傷縫合
15.血液腫瘤科執行的「化療」含Port植入與移除
16.血液透析
17.介入性疼痛治療含神經阻斷、脊髓通電刺激SCS、嗎啡幫浦置入


另外有一些是被認為因風險較低而針對Time Out的必要性,稍有爭議的Procedures。
包括:
*體外震波碎石術(ESWAL)
*子宮鏡檢查
*放射線腫瘤照射(電療)
*精神科使用的電療(ECT)以及

*脫臼時的關節復位


可見要或不要作Time Out並非在醫界已完全取得共識,在不製造混亂及院內互相協商的條件下,讓病人享有更安全的保障,是格主建議國內普遍改觀並修改制度的初衷。


<延伸閱讀>
*Time Out不是只限用在開刀房或每例一次 





【歡迎收聽Podcast】
醫療安全趴趴走 Medical Safety Go Go Go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