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注射後,在國內外偶而就會看到有出現令人擔憂的副作用報導甚至猝死。經過案例分析甚至相驗解剖,也無法釐清因果關係的情形可還不少,但實際獲得賠償的受害者其實並不多。

本文以下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預防接種分科會,最近針對因爲出現疑似過敏反應而撥款救濟的現況報導。

截至今年8月19日,被日本政府認定有Anaphylaxis(嚴重過敏反應) 或疑似症狀者只有23人,出現其他急性過敏反應者另有6人,共計29人可獲至多每月3萬7千日幣的醫療補助。
另有12例暫被保留檢討,尚未結案。初步認定可能有因果關係的即是以上41例,但在7月25日當時竟然已有2000人以上提出疑似過敏反應的報告。


據瞭解,Anaphylaxis 的診斷必需符合3個條件:
1.突然發病
2.症狀急速惡化
3.症狀波及二個器官以上。

以此診斷基準過濾後,前述的2000件當中只剩368件。


所謂的Anaphylaxis 即是一種過敏反應,專指外來的原因物質與身體接觸後在15-30分鐘內會發病,少數情形在幾個小時後,甚至半天後才會發病。

但一般而言,疫苗接種後愈早期發病的愈有演變成重症的趨勢,如未妥善處理,就有可能陷入休克而斃命。英文的文獻曾有每100萬例中1.2-2.5-5例的發生頻率,理論上有過敏體質或曾有過敏性休克的病史者要特別小心是一般常識。

但一些案例是無法預知,且其性别與年齡皆無任何特徵,只能說是防不勝防。

從日本厚勞省通過救濟辦法的案例分析中,勉強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地方:前述29人當中,竟然有28人是女性。


學者認為疫苗的成分當中含有 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此成分常見於女性化粧品當中,或許可以解釋過敏反應好發於20-60歲,但正確因果關係還是無法論斷 。


由於接種疫苗者的用藥史當中,原則上不可能呈現對某一種新冠肺炎疫苗過敏,事實上是很難預知可能過敏的風險,所謂過敏體質,在平素日常生活中對食物、動物及噴霧劑等的過敏現象亦有參考價值,必需提高警覺!



<延伸閲讀>
*孕婦接受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與病人安全
*Moderna疫苗接種後的怪異現象與病人安全
*從病人安全談疫苗接種與麻醉
►收聽Podcast《醫療安全趴趴走》每週跟您聊聊病人安全熱門話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